
好的教育,是生命的相互影响与照亮。江北区新村致远实验小学秉承“生命·致远”的教育哲学,以“点亮文化”为引擎,激发师生潜能,营造协作共进的校园生态。
在这里,老师不再是传统的“燃烛者”,而是充盈着能量、带着温暖与智慧的“播火人”。他们相互激励、团结协作,共同迈向“温暖敬业、智慧专业、合作创新”的新境界。学校由此构建起一个“被点亮—去点亮—共照亮”的良性教育生态循环,正加速迈向新型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
点亮日常,于无声处传递教育温度
教育的温度,始于每一个被用心照亮的日常。在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细致入微的服务,默默守护着师生的一方天地。
▲教师段川
段川身兼体育教学与后勤保障工作。清晨,他出现在操场安置器材;日间,桌椅检查、物资复印、安全巡查,琐碎事务填满了他的日程;而当下班铃声响起,他的工作却尚未结束,周末主动返校处理事务已是常态。他常说的“服务即育人”,藏在每一次及时更换、每一处整洁环境里的用心。
▲教师谭艺
这份担当在后勤服务中心主任谭艺身上体现得同样深刻。他的时间表上没有完整的周末与寒暑假,无论是设施突发故障,还是哪里有安全隐患,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暑假,学校实施报告厅改扩建、五号楼教室改造,他和团队的身影始终钉在工地,确保了新学期的顺利启用。
这些看似平凡,甚至微不足道的付出,共同构成了一堂“无声的课”,传递着贴心和安心的温暖,让教育在安全、舒适、被珍视的环境中,真实地发生。
点亮教学,以专业精神赢得育人尊严
真正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位永恒的自我点亮者。李莹的故事,正是一场“欲照亮他人,必先点亮自己”的生动实践。
▲教师李莹
“越专业,越有尊严”是她内驱力的源泉。从区级赛课一等奖到部级精品课,几十项荣誉的背后,是她对数学教学技艺的反复打磨与深度思考。
当自身的生命被充分点亮时,她所散发出的光便自然而然地照亮了学生。她将低年级阶段视为“播种的季节”,从书写姿势到举手发言,从站上讲台到学会倾听,她用耐心与智慧,在每一个习惯细节中塑造着孩子的品格。因此,她所带领的班级不仅学业优异,更在行为习惯与人格底色上闪闪发光。
这份光芒也温暖并影响着同行。在充满“雁阵精神”的团队中,她既是自我点亮的践行者,也成了照亮同伴的协作者。她在集体教研中无私分享,在共同磨课中教学相长,实现了从“自我点亮”到“彼此照亮”的升华,共同点缀着整个致远的教育星空。
点亮未来,以传承之炬汇聚育人之光
在新村致远实验小学,“生命点亮生命”不只是一句理念,更是一场温暖的接力。
▲教师杨帆
杨帆深耕音乐教学与德育领域十余年,她不仅将国家级、市级荣誉及多项赛课一等奖收入囊中,更将主要精力投向“点亮”他人。她积极推动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深度融合,悉心指导年轻教师备战各类赛课。经她指导的教师,在区级音乐、道德与法治等赛场上,共斩获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2人次。
▲教师张小艺
张小艺则用行动诠释着传承的智慧。“我乐于分享教学心得,力求与同事们汇聚成更温暖、更明亮的光源。”张小艺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面对年轻的“徒弟”,她通过高频次地互相听课、坦诚地研讨交流,在班级管理、教学技巧上倾囊相授,在各类赛课中并肩作战、反复打磨,如今多名“徒弟”已成长为学校骨干力量。
个体的光芒,终将汇成璀璨的星河。这一切,恰如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肖猷莉所言:“教育最终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成就。当教师的生命被工作点亮、充盈,他们才能更持久、更温暖地去点亮学生。”
在新村致远实验小学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粒火种,被点亮,然后去点亮。他们让“星火燎原”成为最美的风景,共同铸就了一个生生不息、光华璀璨的生命场域。
(谭茭)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