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新任校长周云燕亮相新生家长会,坚守校长岗位20多年的上海市特级校长鲁慧茹正式卸任。
近两年,上海中小学校一批知名校长陆续退休,其中不少在全国都颇有影响力,包括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上海市延安中学校长李德元、上海市松江二中校长俞金飞等。未来两三年,全市还有数位“60后”中小学校长将到龄退休,他们也是校长群体的中坚力量。
眼看名校长陆续退场,不少教育界专家感叹:上海基础教育界的领军校长“青黄不接”,尤其是近年来,上海中小学校长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引领性也正在变弱。
上海如何尽快培养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校长?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谈到:名校长不是培训、评比或选拔出来的,而是要营造好的环境,给年轻人更宽容的成长舞台和科学评价标准,让他们在校长岗位上更快“冒”出来。
一批名校长退休,谁来接续辉煌?
作为全国的教改前沿和教育高地,上海基础教育界曾经涌现过一批享誉全国的知名校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人民教育家”、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
此外,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初,上海曾陆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型的校长。如育才中学原校长段力佩、上海市东中学原校长吕型伟等,在全国都很有影响。而市西中学原校长杨安澜、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上海市曹杨二中原校长王志刚等,也都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成为上海基础教育的名片。
事实上,2010年前后,上海就有几位重量级校长,包括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七宝中学原校长仇忠海、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原校长刘京海等先后退休,就一度引发广泛议论:谁来接这些名校长的班?也正是在那时,基础教育界名校长的培养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名校长为何重要?在很多时候,一位名校长不仅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某个地区的教育面貌。
“名校长和名校之间,往往互相成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以上海中学举例分析。该校在唐盛昌担任校长期间,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上海顶尖高中之一,唐盛昌也因此成为知名的教育家;刘京海在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担任校长时推行“成功教育”,使闸北八中从薄弱学校成为一所区域名校,刘京海也因此成为“成功教育”的代表。
静教院附校原校长张人利。文汇报记者 袁婧 摄
此轮名校长退休潮中,张人利也是沪上教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人利在接手静教院附校后,提出并实践“后茶馆式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推动学校从薄弱校发展为“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示范校。
随着老校长们相继退休,可供挑选的校长接班人却并不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早在10多年前, 名校长出现“空档期”的问题就提出了,但至今无解。在有些区,甚至已经出现了初中校长接任高中校长的情况,也有的校长不得不承担起多校管理的重任。
真正的名校长,有影响教育界的能力
为何培养名校长如此之难?
“名校长,不仅仅是好校长。”一位上海市特级校长告诉记者,名校长不仅要能上好课、管理好学校,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倡导的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理念甚至能改变教育界。
“现在,大众对名校、名校长的评价标准是升学率、清北率、985率。”一位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的老校长可以扎根一所学校几十年,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育人理念。而如今,简单的几个数字就决定了学校和校长的社会声誉。这让校长不得不更多追求那些显性的数字,而非‘冒险’探索教育改革。”
上海市实验学校原校长徐红
名校长,也不能简单等同于“网红校长”。一位教育专家坦率地说,现在,一些在网上很受追捧的“网红校长”口若悬河,谈教育理念时都谈得很好,但这些理念、想法却无法在一线教学中落地。
“可以说,上海曾经的那些名校长都是深耕教育一线实践,敢闯敢干,找到了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独特的、影响全国教育界的改革之路。”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世纪80至90年代,上海涌现出的一批名校长可谓“群星璀璨”,有段时间,为了留住这些老校长们,延长了他们的任教时间,希望在他们能引领、培育年轻的学校管理者一同成长。“名校长的光环效应,可能为年轻人的成长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掩盖了一些年轻人的锋芒。”
松江一中党委书记郭宁伟就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在松江区,面对知名校长到退休年龄是否继续留任的话题,主管部门内部也曾有过激烈讨论。最终,大家还是决定“忍痛割爱”,把更多机会留给年轻人。
给年轻人更多空间,才能“育”出名校长
培育更多敢作善为的名校长,上海应该怎么做?
“实际上,上海从来不缺优秀的校长,但当务之急是要给年轻人更多发挥的舞台,培育出新一代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校长。”程红兵曾任建平中学校长、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后又南下深圳创业。他回忆自己与恩师冯恩洪共事的日子,依旧充满感恩。他回忆说,当年只有40岁出头的他被冯恩洪校长提拔为建平中学的当家人,在信任和支持中大胆改革,在校长的岗位上不断历练。
程红兵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地考察时发现,这些地方更多启用80后、90后年轻校长,给他们更多关注。在他看来,年轻校长思想新锐、知识储备更完善,也更贴近当下年轻家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果还用过去优秀校长的标准来评价年轻后备人才,总会觉得这里那里还差点。要包容年轻校长的个性甚至缺点,也要组织团队配合支持年轻校长工作。”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如何选拔和培育优秀校长,各区自有探索。从上海整体情况来看,培育的面比较宽广,但可能对重点校长选拔和支持的力度还稍有欠缺,这是未来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