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调节新陈代谢等均有重要作用。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黄金原料”,甲状腺每天都需要适量碘元素才能正常运转。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这类患者该如何与“碘”共处?
——编者按
碘,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当甲状腺出现问题时,很多人会对“碘”产生困惑:得了甲状腺结节,还能吃加碘盐吗?甲亢患者是不是必须严格忌碘?
事实上,碘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远非“非黑即白”,而是一条复杂的“U”形曲线——无论碘缺乏还是碘过量,都可能损害甲状腺功能。碘缺乏可能导致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克汀病等,甚至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而碘过量和碘超足量则可能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风险。
那么,当甲状腺出现结节、功能亢进(甲亢)、功能减退(甲减)等问题时,我们该如何与“碘”共处?
甲状腺结节:补碘需求因“结”而异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病。在中国成年人群中,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达20.43%。面对不同类型的结节,碘的摄入策略也截然不同。
良性甲状腺结节:保证适量碘摄入即可。对于最常见的良性结节,避免碘缺乏是关键的预防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碘缺乏(尿碘浓度低于100微克/升)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保证适量碘摄入,维持尿碘浓度在200微克/升至500微克/升的范围内,反而是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因此,对于单纯的良性结节患者,并不需要“谈碘色变”,而应保证适量碘摄入。维持正常的碘营养水平,有助于预防结节生长。
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对于这类可引发甲亢的结节,需要限制碘的摄入。其致病原理是,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会不受控制地分泌过多甲状腺素,从而引发甲亢症状。由于甲状腺功能已经处于亢进状态,如果再摄入过多碘,会合成更多甲状腺激素,加重病情。
甲状腺癌:正常饮食,特殊情况需低碘。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补碘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患者可以正常碘饮食。值得一提的是,碘的摄入水平可能会影响癌的类型:碘摄入增加,恶性程度较低的乳头状癌发病率增加;而碘缺乏,则可能使恶性程度较高的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癌发病率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需要进行碘-131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在治疗前2周到4周严格执行低碘饮食(每日碘摄入量低于50微克),禁食海带、紫菜及海鲜等高碘食物,并暂停服用含碘药物(如胺碘酮)。其目的是让癌细胞“饥渴”,从而在治疗时更高效地吸收放射性的碘-131,清除癌细胞。
甲状腺肿:补碘或忌碘视具体情况定。无论是碘缺乏还是碘过量,都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研究数据显示,在碘充足的地区,甲状腺肿的患病率最低(4.3%),远低于碘缺乏地区(23.2%)和碘过量地区(14.5%)。因此,甲状腺肿患者需要明确病因,以调整碘摄入,维持适量的碘营养状态。
甲状腺功能异常:调整“碘食”因人而异
对于甲亢患者而言,传统治疗方式建议低碘,但存有争议。甲亢患者合成和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利用碘的能力远高于常人,因此传统的观点和目前的诊疗指南都建议甲亢患者低碘饮食,以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原料。
然而,近年来有研究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在Graves病(一种常见的导致甲亢的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期间,进行适当碘补充,其复发率反而低于严格限碘患者。但由于支持补碘的研究证据尚不充分,在更多临床证据出现前,临床上仍建议甲亢患者遵循低碘饮食的原则。
对于妊娠期甲亢的孕妇而言,需保证足量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例,胎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发育,高度依赖母体供应的甲状腺激素,而碘是合成激素的基础。因此,即便是患有甲亢的孕妇也需要摄取足够的碘。计划怀孕的甲亢女性,如果之前是低碘饮食,应在备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食用加碘盐,以保证充足的碘储备。孕期甲亢患者也应摄入足够的碘,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应适当限碘。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虽然补碘与抗体阳性的直接关系尚无定论,但对于那些免疫系统已经开始对自身甲状腺“不太友好”的人来说,过量的碘摄入就像“火上浇油”一般。
研究表明,超足量和过量的碘摄入都可能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患病率。高碘摄入可能成为一个“推手”,会触发并加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将甲状腺功能从潜在的自身免疫损伤状态推向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因此,建议这类人群适当限制碘的摄入,可以食用加碘盐,但要限制摄入海带、紫菜、海苔等富含碘的食物。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应禁食高碘。这是一种通常与病毒感染相关的甲状腺疼痛性炎症,在发病期间,甲状腺组织被破坏,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可能出现暂时的甲亢症状。在此阶段建议禁食含碘高的食物,以减轻甲状腺的负担。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劳,才能有效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促使甲状腺激素正常分泌。
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适度补碘。在一些缺碘地区,推广加碘盐是预防因缺碘导致甲减的最有效方法。但是,碘也不是越多越好。过量摄入碘反而可能帮倒忙,导致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甚至引发亚临床甲减。建议这类人群要注意保持碘营养的适量,既要防缺,也要防超。
综上所述,甲状腺疾病的种类复杂多样,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各不相同。无论是“补碘”还是“忌碘”,都不能一概而论。最科学的做法是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具体病情和碘营养状况,采取个体化的适碘饮食方案。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